對於鴨農而言,鴨病毒性肝炎與水禽小病毒感染症屬於最難以克服的病毒性疾病,深深考驗著臺灣水禽產業,家畜衛生試驗所針對這兩種疾病研發出「多價卵黃抗體製劑」,在田間試驗的育成率也提升到九成九,有效降低水禽病毒性疾病對鴨隻的危害,不再造成農民龐大損失。
由於台灣人冬季喜好食用薑母鴨,在年節食材也總有鴨肉的身影出現,因此台灣肉鴨每年也有超過80億元產值,而台灣鴨農總是面臨鴨病毒性肝炎與水禽小病毒感染症,兩種病毒性疾病的考驗。
其中,鴨病毒性肝炎主要發生在3週齡以下雛鴨,肝臟會出現出血性肝炎,若一周齡以下雛鴨感染,死亡率可高達95%;而水禽小病毒感染症則會造成鴨隻腸子壞死、鴨喙短小,出現下痢、進食困難等症狀。
數位科技應用於影像,不只有立體的3D圖像、動畫,還可以列印出實物,甚至蓋房子。因應3D列印與生活關係日益緊密,且深受年輕人喜愛,本校康寧大學師資與設施齊備,數位應用學系決定本學期正式開課,教導學生運用3D列印科技秀創意。
本校商業資訊學院院長鄭瑞耀表示,近年來創客運動(maker)在國內外形成一股風潮,創新、創意成為未來教育的核心元素,強調務實致用,倡導教學創新、動手實作,3D列印課程相當符合時代潮流。
數位應用學系主任張益賓指出,該系致力推動數位應用教育,強化學生實務規劃與設計能力,讓學生能以數位化整合運用產品或實作方式,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讓學生走出教室,從「思考」到「動手」,把有趣的東西化為行動及成果。
他說,該系學生周翊家、于博至、黃偉棋運用3D列印技術,製作以蘿蔔為主題的西洋棋,棋盤也分成64塊盤格採結構嵌合,方便摧帶。康寧大學學生結合3D影像設計和技術操作,把構思轉變設計進而產出創意成品,這是目前最夯的創作方式之一。
台灣創新生醫股份有限公司研發長陳星杰表示,3D列印可應用在醫療、汽車、消費產品等產業,醫療產業目前主要應用在彌補及植入,如整形外科、牙科、顎骨植入等,該公司即以3D列印成型技術提供病患客製化醫材產品,運用於護理科設備、牙科、骨科等。
校長黃宜純說,除了與創新生醫結合,該校也要循此方向鑽研高齡化世代所需的生活醫學輔助,落實於老人健康照護工作。康寧大學
數位應用學系目前有4部3D列印機和3部3D掃瞄器,平時即有學生在老師指導下玩創意,列印手機吊飾、可愛的動物等。張益賓說,為了推動數位科技,同時讓更多年輕人能透過數位科技秀出自己的創意,該系決定開「3D列印成型與原理」、「初階3D模型建構設計」課程讓學生選修,日後再視需求陸續開其他相關課程。
畜衛所副所長許聰文表示,1989年台灣曾同時爆發此兩種疾病,造成180萬隻雛鴨中有44萬隻受到感染,其中30萬隻因此死亡,死亡率逾6成8,僅3成存活,可見兩種疾病對於台灣養鴨業的衝擊。
畜衛所指出,「多價卵黃抗體製劑」經過約6年的研發期,目前在防檢局檢驗中,未來量產的目標也在逐步進行,畜衛所也建議,種鴨應於產蛋前8周注射疫苗,雛鴨則應於1日齡及10日齡各一劑卵黃抗體製劑,可有效保護雛鴨度過易感染疾病時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