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近來氣溫冷颼颼,在冷天大啖美食是最舒適的享受,許多人不免將過多的熱量吃下肚,又後悔不已。為了解決這項困擾,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奧爾巴尼分校發布一份新聞稿指出,「在冬天運動能燃燒更多卡路里,女性效果尤佳」,引起媒體爭相報導,奉為脂肪救星。事實上,天冷時身體的確需要消耗更多的熱量來保持溫暖,然而,冷天中運動可能不是最佳選擇。

吃原住民風味餐是許多人到原鄉旅遊的最愛,卻往往無法吃到豐盛的原民餐。前中華民國南瀛原住民社會關懷服務協會理事長陳清雲為了推廣原民餐,除了親自到康寧大學餐飲系就讀碩士班,還帶領五族二十餘位原住民男女到學校進修廚藝,她希望原民餐能更多樣化,吸引到原鄉的遊客品嘗,為原鄉帶來商機。

 陳清雲是卑南族媳婦,現年六十七歲,目前就讀康大餐飲系碩士班一年級,另有二十一名原住民部落的族人與她一起在康大學習廚藝,分屬阿美族、卑南族、布農族、排灣族、魯凱族,其中有三人就讀碩士班,十八人就讀夜間部。康寧大學

 到原鄉部落旅遊相當熱門,遊客到原鄉都希望能夠吃到原住民風味餐,卻往往只能吃到一小部分,最常吃到的是烤山豬肉,有人因此誤以為烤山豬肉就是原民餐。

 陳清雲表示,每一族都各有風味餐,有的名稱雖然一樣,配料卻不同,例如類似漢人粽子的「奇拿富」,排灣族和魯凱族都會在年節的時候包來吃;卑南族和阿美族都會煮糯米飯「阿拜」,作為男子外出狩獵的餐點,兩族加的配料不一樣。

 她說,為了推廣原住民風味餐,她選擇到康大餐飲系讀碩士班,而且鼓勵各族對餐飲有興趣的族人到康大求學,希望藉以提升廚藝,回到部落改善原住民風味餐,不但讓風味餐更加美味,也更多樣化,吸引越多的遊客到原鄉旅遊,提高族人的收入。

 康大餐飲系副主任張秀杏指出,這些原住民學生都非常認真,學習以中餐為主,參考中餐烹調法和食材,可以讓原住民風味餐更加美味,也能有更多的變化。除了學習中餐,他們也會互相討論各族風味餐的做法,增加各族風味餐的品項。

 她說,目前二十二位原住民到康大學習廚藝,如果成效好,能夠為原鄉帶來商機,相信將來會有更多的族人到康大就讀,讓原住民風味餐發揮更大的效益。

人體保溫兩法寶 天冷熱量耗更多

《Vox》報導,根據人體的產熱方式,通常在氣溫低於攝氏0度時開始產生熱量來保暖,若只穿著輕薄衣物,則在攝氏20度同樣會開始發熱。其中主要的方式是透過「發抖」,利用肌肉非自願收縮來產生熱量,確保體溫維持在37度左右;或者藉由燃燒「棕色脂肪」來達到目的─不同於如同厚重衣物來保暖的「白色脂肪」。

「白色脂肪像是油罐車,棕色脂肪則像跑車,兩者都會利用燃料。」美國衛生研究院的脂肪專家亞倫.賽伯斯(Aaron Cypess)解釋,儲存白色脂肪是當作未來所需,棕色脂肪則用來燃燒,即所謂「非顫抖性生熱」,其與「發抖」都能增加熱能,迫使人體燃燒更多卡路里來保溫。

冷天運動不會更瘦 舒適溫度更恰當

然而上述兩種產熱方式只有氣溫夠冷時才會發生,如果人體處於運動的狀態下,透過活動本身獲得熱量就已足夠,根本不需要顫抖或燃燒棕色脂肪來產生額外的熱量。「那也是你能在低溫中穿短袖衣服跑步,卻不會冷到發抖的原因。」亨特學院助理教授赫爾曼·龐瑟(Herman Pontzer)指出,若想利用低溫來幫助消耗更多熱量,在冷天中運動並不是最佳手段,最好是讓棕色脂肪開始燃燒,甚至身體開始顫抖較佳。

亞倫.賽伯斯博士推測,若想要運動又同時啟動這兩個熱量燃燒路徑,只能是「把人脫光光丟進低於0度的天寒地凍中」,這種運動不足以暖活身子的環境。不過亞倫.賽伯斯博士提醒,根據他的研究,把受試者關進冷凍庫整整一天,也至多消耗150至200卡。針對最適合運動的溫度,他建議,太冷或太熱都不好,不會讓人體流太多汗的溫度最適當,太熱也只會讓減去過多水分的重量。康寧大學

運動熱量消耗比例少 少吃一點更有效

若進一步分析,人體消耗熱量來自3種主要來源:(1)「基礎代謝率」,也就是身體休息狀時用來維持基本運作的熱量;(2)用來消化食物的卡路里;(3)最後才是物理活動所需。舉例來說,大部分人的基礎代謝率占每日消耗熱量的60-80%,消化食物佔10%,剩下10-30%才是運動所需,至於發抖等產熱方式更只占5-10%。

由此可知,運動只占每日消耗熱量的一小部分,如果民眾想甩掉冬天過多的熱量,比起在冷颼颼的天氣中運動,少吃一點絕對是更有效率的選擇。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康寧大學 大學 康寧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damahabalo6 的頭像
    idamahabalo6

    idamahabalo6的部落格

    idamahabalo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